【世界新视野】美国出柜,只是一个开始
来源:     时间:2022-12-24 14:24:07

文/Yinanaa

图文:审稿-蟹黄捞饭、制作-8

封面图:《燃烧女子的肖像》


(资料图片)

提到出柜后“消失不见”的好莱坞影星,人们第一个会想起艾略特·佩吉(Elliot Page)。在2022年出柜为跨性别人士前(因此本文将以“他”称呼),他一直以女性艾伦·佩吉(EllenPage)的身份示人。

童星出身的他18岁因出演《水果硬糖》(2005)中独自惩罚恋童癖的14岁少女而声名大噪;20岁即因《朱诺》(2007)中的灵气四射的少女妈妈角色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此后,他的事业更狂飙突进、一片大好——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2009)、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2012)和X战警系列……

当年的艾伦

与《盗梦空间》

左:壹图网

然而,这一切在2014年2月14日他出柜为女同性恋后戛然而止——

当时的艾伦·佩吉接受了电影《被拒人生》中的女同性恋角色。她将与咩姨朱莉安·摩尔出演一对争取法律承认配偶关系以领取养老金的同性情侣。

这个由真实斗争改编的故事敲打着佩吉:以异性恋身份出演同性恋角色会被称赞勇气和演技。但以同性恋身份出演异形恋角色则会被质疑。她决心出柜,以改变现状。

《被拒人生》工作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片上映的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将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当时的判例Obergefell v. Hodges诉求与《被拒人生》中的故事如出一辙:要求法律承认以配偶身份继承同性爱人遗产。

可以说,戏内戏外,艾略特都以行动加入了争取同性权利的时代洪流。但他随后的遭遇却证明,在浩浩荡荡的洪流冲洗之下,基于权力结构的隐性歧视仍坚如磐石——在那之后,他几乎再没接到什么有水花的角色,只在无名电影电视剧里露脸。

左:《水果硬糖》

右:《爱在罗马》

曾经,他独特的形象、气质和演技曾在好莱坞少女角色中无可替代——那时,西尔莎·罗南还太小,詹妮弗·劳伦斯太高,同样身材娇小的阿曼达·塞弗里德的气质太御姐,海莉·斯坦菲尔德则昙花一现。但“女同性恋”四个字仿佛一道玻璃幕墙,将他从这些角色隔开了。

在一次采访中,当时的艾伦承认,出柜严重影响了他的事业——这也是很多人不敢出柜的原因。但对他而言,出柜比电影更重要。2020年,他二次“出柜”为跨性别者,以男性形象示人。

今与昔

左图:ig@elliotpage

右图:壹图网

2008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袭黑裙的“艾伦”曾在摄像机扫到时羞赧紧张;如今,以事业为代价的“艾略特”终于能脱下裙子,痛快呼吸。

而像艾略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以《香水》(2007)和《明亮的星》(2009)闻名的本·威士肖在2013年出柜后便只能接到同性角色,正如今年他重新回到观众视野的热剧《疼痛难免》中的亚当。

《疼痛难免》

像他这样出柜后只能演同性角色的还有“孔雀”马特·波莫。2009年出柜的乔纳森·格罗夫因为以同性恋身份出演《心灵猎手》(2017)中的异性恋角色,从开拍到播出都在被质疑不适合演直男。

而他曾经的恋人扎克瑞·昆图则在2011年出柜后一蹶不振,连当时拍摄的电影也票房惨淡。

当时更早的卢克·伊万斯在公开出柜后,又和女模特约会,被评价为“他承受着很大压力,被迫看起来像个直男(lookstraight)”。

《心灵猎手》(2017)

上述这些演员尚属幸运,有被观众津津乐道的角色。更多小咖则在出柜后瞬间查无此人。

美国是“民主之光”和“自由灯塔”,但好莱坞不是。好莱坞是白人男性的天下。对此,一个意味深长的场景是,2007年,“老马”马丁·斯科塞西终于凭《无间道风云》圆梦奥斯卡。学院请来斯皮尔伯格、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三人组成的“天团”为其加冕。这样的时刻不经意间反映了好莱坞的现实——电影公司75%的员工是男性。

在2016年学院宣布改革前,掌握奥斯卡投票权的6000多名终身会员中,94%是男性,77%是白人。他们掌握着金钱、权力和一切资源,左右着演员的机会和事业。韦恩斯坦纵横奥斯卡二十年,推出一众“烂片”和“水后”,正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一些电影大亨的性丑闻

图:壹图网

在HBO今年的热剧《咆哮》第一集中,一位纽约的黑人女作家应邀来到洛杉矶与好莱坞制片人商讨改编事宜。在傲慢又咄咄逼人的男性制片人面前,她突然发现自己“隐形”了,她不再被听到,不再被看到。

这个超现实的时刻,正是现实的精准写照。——与欧洲不同,好莱坞褒扬的是《华尔街之狼》(2013)里那样的男性气质(masculinity)。

既然好莱坞是一个雄性联盟,那么同性恋者自然和女性一道被归为异类。好莱坞演员工会(SAG)在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好莱坞超过一半的同性恋演员认为坞内对LGBT演员存在歧视——一半人曾遭遇来自导演和制片人的反同和恐同言论,1/3则遭遇过歧视性举动。

尽管其中大部分人早已在亲友那里出柜,尽管出柜的演员往往公开鼓励同行出柜,面临事业压力的同性恋演员往往选择沉默策略。

好莱坞演员工会(SAG)调查图表

例如,以《暮光之城》大火的“小K”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从未公开出柜。尽管2013年和罗伯特·帕丁森分手后多次被拍到和女性约会,尽管一直被LGBTQ群体视为精神领袖,她在各种采访中往往打起乾坤大挪移:“只是好朋友”,“我很同性恋(I’m so gay)”,“都是流动的”……直到2017年,她才在《卫报》的采访中半遮半掩地以双性恋身份示人。

即便如此,关于她同性身份的疑云无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事业。曾经,她出演的是票房33亿美元的《暮光之城》这样的大IP;后来的许多年里,她则在小成本文艺片中打转。

《霹雳娇娃》(2019

坊间传闻,曾有制片公司高层反对由她出演《霹雳娇娃》(2019),是女导演伊丽莎白·班克斯力排众议,坚持由她出演,才挽回角色。伊丽莎白·班克斯坚持现代的性向是“流动性(fluidity)”,并将小K写成这个IP几十年历史中第一个女同性恋角色。

在西方年轻人中有一个流行语“bisexualuntil graduation”(“你直到毕业都是双性恋”)。这个表述指年轻人或者出于性向迷茫,或者出于“酷”的追求,为自己贴上双性恋的标签;在步入社会后,又回归主流价值观。

但在好莱坞,“双性恋”是一种在自我和事业间保持平衡的持久策略。双性恋的男演员往往被认为“男女通吃”而更具性张力,双性恋的女演员相比同性恋女演员也能获得更多宽容,事业受到较少影响。在上文提过的SAG的调查中,遭受歧视的双性恋演员比同性恋演员要少一半。

SAG调查图表

如此,好莱坞向来以自由主义自矜,而自由和平等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生意。由坞内LGBTQ媒体人士创办的观察机构GLAAD每年会发布报告,评估好莱坞电影中对LGBTQ角色塑造的质量和真实性(authenticity)。

在GLAAD看来,虽然好莱坞每年推出不少涉及同性恋情的电影,但其中多数都是刻板印象的重复生产——在各种不自然的动作、怪异笑声和刻板妆造的加持下,男同性恋被刻画为“伪娘”,女同性恋被刻画为“伪男”。口碑很好的《卡罗尔》和《断背山》也位列其中。

打政治正确牌是好莱坞的基操。正如每年颁奖季都会涌现出大量被夸的获奖感言。

SAG统计近年涉及lgbt群体的电影

在各影视集团发行电影中的占比

而现实是,前有迪士尼年年消费少数族裔演员,让他们收获骂声的同时,为自己的新片再割一波流量;后有各种queerbaiting的电影和电视剧——疯狂暗示但并不真正描绘角色间的同性或LGBTQ恋情,以同时收割异性恋和LGBTQ观众的钱包。

当观众们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骂官配的异性恋角色时,编剧们搞不好正在为自己成功操纵人心而窃喜。——想想《梅林传奇》里的女主角滚娘被骂了多少年就知道了。

这样的刻板印象和身份-经济也引出了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被疑深柜多年但从未承认的凯文·史派西在被控性侵未成年人后,突然勇敢“出柜”,反复横跳宛如自爆狼人。

这般阳谋迅速收获一片骂声——“不要试图转移注意力”;47岁的米沙·柯林斯在今年四月向粉丝“出柜”称自己是双性恋两天后,又“撤回”出柜,仿佛是要蹭一蹭好莱坞新生代全员双性恋的浪潮……

但时代也在变。2006年,《断背山》横扫奥斯卡,李安荣膺最佳导演,却在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失手。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分离在奥斯卡历史上并不常见。

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

最佳导演——《断背山》的李安

当时,评论普遍认为,以老白男为主的好莱坞还没准备好迎接一部讲述男同性恋的最佳电影——尽管当时《断背山》的制片人被指控刻意掩盖(obscure)同性恋主题,尽管李安本人在颁奖季多次表示,断背山是关于普遍人性和爱(“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2016年,以老白男为主的奥斯卡自我改革,大量增加女性和少数族裔会员人数。2017年,成片质量远不如《断背山》的《月光男孩》成为第一部同性恋主题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这些变动是惺惺作态的表面文章,还是结构性的变动?而在全球右转+美国疯狂右转的大背景下,这些变动又是否能动摇主流话语权?可以确定的是,新的血液必将带来新的局面。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发布于:北京

标签: